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節能氣象參數標準》JGJ/T 346。
5.1.3 建筑節能計算的算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計算全年8760h逐時(shí)負荷;
2 應分別逐時(shí)設置工作日和節假日室內人員數量、照明功率、設備功率、室內設定溫度、供暖和空調系統運行時(shí)間;
3 計算模型應能反映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熱惰性的影響;
4 當進(jìn)行逐時(shí)負荷計算時(shí),應能夠計算10個(gè)及以上建筑分區;
5 輸出報告應包括計算原始信息和負荷計算結果,且應給出設計建筑與參照建筑中未滿(mǎn)足設定室溫要求的時(shí)間。
5.1.4 建筑節能計算中人行為模擬的標準化應考慮實(shí)際建筑人行為的影響。
5.1.5 照明系統節能率的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綠色照明檢測與評價(jià)標準》(報批稿)附錄B的規定。
5.1.6 不同能源種類(lèi)之間的轉換系數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建筑能耗數據分類(lèi)及表示方法》JG/T 358的規定。
5.2 建筑供暖和空調負荷
5.2.1 計算圍護結構節能貢獻率時(shí),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應分別計算規定條件下的全年供暖和供冷負荷;并應采用同一版本計算軟件和相同的典型氣象年數據。
2 參考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應根據國家現行建筑節能設計相關(guān)標準的規定設定,設計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應按設計文件設定。
5.2.2 建筑節能計算建模時(shí),宜按建筑體型、朝向、房間使用功能和系統劃分簡(jiǎn)化。
5.2.3 建筑供暖和空調負荷計算應符合本標準第5.1.3~5.1.4條的規定,且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供暖和空調系統和運行時(shí)刻表的參數設置應符合規定。
5.2.4 當比較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計算負荷降低幅度時(shí),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綜合能耗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綜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電量。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的全年供暖耗電量按下式計算:
(5.4.2-1)
式中:EH——建筑物全年供暖耗電量(kW·h);[L1]
QH ——建筑物全年累計耗熱量(kW·h),通過(guò)模擬計算確定;
——熱源為燃煤鍋爐的供暖系統綜合效率(綜合考慮了鍋 爐效率與管網(wǎng)輸配效率),取0.60;
q1 ——標準煤熱值,取8.14 kW·h/kgce;
q2 ——發(fā)電煤耗,取0.319 kgce/(kW·h)。
2 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綜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電量和全年供冷耗電量之和。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的全年供暖耗電量和全年供冷耗電量按下列公式計算:
(5.4.2-2)
(5.4.2-3)
式中:EER——熱泵采暖系統總綜合性能系數取值,為供暖量與熱泵系統總輸入能量(含熱源、水泵、末端風(fēng)機電耗)之比。EER取1.8;
QC ——建筑物全年累計耗冷量(kW·h),通過(guò)模擬計算確定;
COPres——住宅空調供冷系統總綜合性能系數,COPres取 2.8;
3 嚴寒和寒冷地區公共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綜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電量和全年供冷耗電量之和。嚴寒和寒冷地區公共建筑的全年供暖耗電量按本標準的式(5.4.2-1)計算,全年供冷耗電量按下式計算:
(5.4.2-4)
式中:COPcom——公共建筑空調供冷系統總綜合性能系數,為供冷量與空調供冷系統總輸入能量(含冷源、水泵、末端風(fēng)機電耗)之比,COPcom取2.5。
4 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公共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綜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電量和全年供冷耗電量之和。嚴寒和寒冷地區公共建筑的全年供冷耗電量按本標準的式(5.4.2-4)計算,全年供暖耗電量按下式計算:
(5.4.2-5)
式中:——熱源為燃氣鍋爐的供暖系統綜合效率(綜合考慮了鍋爐效率與管網(wǎng)輸配效率),取0.75;
q3——標準天然氣熱值,取9.87 kWh/m3;
j——天然氣折標系數,取1.21 kgce /m3。
5.3 建筑供暖和空調系統能耗
5.3.1 供暖和空調系統能耗應包含冷熱源、輸配系統及末端空氣處理設備的能耗。當計算參照系統和設計系統的供暖和空調能耗時(shí),建筑及圍護結構設置應按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jià)標準》GB50378-2014第5.2.3條的規定確定。
5.3.2 供暖和空調系統能耗算法除應符合本歸成第5.1.3條規定,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具有冷熱源、風(fēng)機和水泵的設備選型功能;
2 具有熱源、風(fēng)機和水泵的部分負荷運行效率曲線(xiàn);
3 將建筑全年累計耗冷量和累計耗熱量折算為一次能耗量和耗電量;
5.3.3 當計算建筑供暖和空調系統能耗時(shí),參照系統和設計系統的系統形式和參數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置室內溫濕度和新風(fēng)量。參照系統的采暖空調室內設計計算參數(溫度、濕度和新風(fēng)量)應按國家現行相關(guān)標準確定;設計系統應按實(shí)際設計情況設定。
2 居住建筑的設計系統和參照系統計算參數設置應符合表5.3.3-1的規定。
表 5.3.3-1 居住建筑的設計系統和參照系統計算參數設置
氣候分區
|
系統分類(lèi)
|
參照系統
|
設計系統
|
系統形式
|
參數
|
系統形式
|
參數
|
嚴寒地區
寒冷地區
|
供暖
|
熱源
|
燃煤鍋爐或燃氣鍋爐
|
鍋爐額定熱效率及室外管網(wǎng)輸送效率應按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取值
|
實(shí)際采用的熱源系統形式1
|
熱源效率應根據設計工況確定2
|
輸配系統
|
與設計系統相同
|
循環(huán)水泵能耗應根據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中耗電輸熱比限值計算
|
循環(huán)水泵能耗應根據耗電輸熱比計算
|
耗電輸熱比折算參照系統水泵的功率,設計系統與參照系統水泵均按水泵曲線(xiàn)計算
|
空調冷源
|
家用空氣源熱泵空調器
|
性能參數應按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26取值
|
實(shí)際采用的冷源系統形式
|
冷源效率應根據設計工況確定
|
夏熱冬冷地區
夏熱冬暖地區
|
供暖熱源
|
家用空氣源熱泵空調器
|
性能參數應按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取值
|
實(shí)際采用的熱源系統形式
|
熱源效率應根據設計工況確定
|
空調冷源
|
冷源采用單元式空調
|
冷源效率應按設計工況確定
|
冷源采用冷水(熱泵)機組
|
冷源效率應根據不同負荷時(shí)的性能系數確定
|
輸配系統
|
循環(huán)水泵能耗應根據耗電輸熱(冷)比計算
|
溫和地區
|
參照夏熱冬冷地區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冷源效率應按設計工況確定
|
注:1熱源為市政熱力時(shí),設計系統的全年供暖能耗EH按下式計算:
(5.3.3)
式中:EH——建筑物全年供暖耗電量(kW·h);
QH ——建筑物全年累計耗熱量(kW·h),通過(guò)模擬計算確定;
q1 ——標準煤熱值,取8.14 kW·h/kgce;
q2 ——發(fā)電煤耗,取0.319 kgce/(kW·h);
EHR1——供熱循環(huán)水泵的耗電輸熱比。
2 嚴寒和寒冷地區設計系統參數設置應采用耗熱量指標的計算,對于燃氣燃煤鍋爐,應考慮管網(wǎng)與鍋爐效率折算;對于地源熱泵等其它系統,應折算出一個(gè)季節綜合性能系數(COP)。
3 公共建筑的設計系統和參照系統設置應符合表5.3.3-2的規定。在設置表中未提到的其余參數時(shí),參照系統應與設計系統保持一致。
表 5.3.3-2 公共建筑的設計系統和參照系統形式和參數設置
系統分類(lèi)
|
參照系統
|
設計系統
|
系統形式
|
參數
|
系統形式
|
參數
|
冷源
|
水冷機組(離心式/螺桿式)
|
電動(dòng)離心/螺桿式冷水機
|
能效值(或IPLV值)按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取值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冷源效率應根據不同負荷時(shí)的性能系數確定
|
水源/地源熱泵
|
電制冷離心機
|
能效值(或IPLV值)按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取值
|
風(fēng)冷冷水機組、吸收制冷機組
|
風(fēng)冷冷水機組或吸收式制冷機組1
|
其能效值按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取值
|
單元式空調機組、多聯(lián)式空調(熱泵)機組或風(fēng)管送風(fēng)式空調(熱泵)機組
|
與設計系統相同,
|
臺數與實(shí)際方案相同,其效率滿(mǎn)足國家現行相關(guān)標準的單元式空調機組、多聯(lián)式空調(熱泵)機組或風(fēng)管送風(fēng)式空調(熱泵)機組的空調系統的要求
|
熱源
|
集中供熱燃煤鍋爐或燃氣鍋爐
|
燃煤鍋爐或燃氣鍋爐
|
鍋爐額定熱效率應按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26取值,鍋爐耗煤量或耗氣量應折算為耗電量,折算方法參照本標準第5.2.3條執行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熱源效率應根據設計工況確定
|
市政熱力
|
與設計系統相同
|
-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
|
風(fēng)冷熱泵
|
嚴寒和寒冷地區
|
燃煤燃氣鍋爐系統
|
其效率滿(mǎn)足相應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的單元式空調機組、多聯(lián)式空調(熱泵)機組或風(fēng)管送風(fēng)式空調(熱泵)機組的空調系統的要求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熱源效率應根據不同負荷時(shí)的性能系數確定
|
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和溫和地區
|
與設計系統相同
|
地源熱泵
|
熱源采用燃氣鍋爐
|
鍋爐效率滿(mǎn)足相應的標準的要求
|
冷熱水輸配系統
|
一次泵/二次泵系統3
|
與設計系統相同
|
供暖水輸送系統的耗電輸熱比EHR-h和空調冷熱水系統的耗電輸冷(熱)比EC(H)R-a按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取值的右側的限值公式計算確定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供暖水輸送系統的耗電輸熱比EHR-h和空調冷熱水系統的耗電輸冷(熱)比EC(H)R-a按系統額定風(fēng)量計算確定
|
風(fēng)處理和輸送系統
|
全空氣系統
|
定風(fēng)量全空氣系統
|
與設計系統相同
|
單位風(fēng)量耗功率Ws按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取值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風(fēng)系統耗功W按本標準第5.3.5條確定
|
變風(fēng)量全空氣系統
|
定風(fēng)量全空氣系統
|
單位風(fēng)量耗功率Ws按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取值
|
風(fēng)機盤(pán)管+新風(fēng)系統
|
與設計系統相同
|
新風(fēng)量或新風(fēng)比、風(fēng)機耗功W可按本按標準第5.3.5條確定
|
實(shí)際設計方案
|
風(fēng)機盤(pán)管和新風(fēng)的耗功W可按本標準第5.3.5條確定
|
|
|
|
|
|
|
|
|
注:1 采用吸收式機組進(jìn)行供暖和制冷時(shí),參考系統選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蒸汽和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GB/T18431和《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GB/T18362中規定。
2 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進(jìn)行空調和供暖時(shí),參考系統選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房間空調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 12021.3和《轉速可控型房間空調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 21455中規定的第2級產(chǎn)品。
3當設計系統的輸配水泵為一次泵/二次泵系統,參照系統也采用對應的一次定頻系統/一次泵定頻、二次變頻系統。設計系統的變頻的措施,水泵節能量可計入。
|